近來,利用AI技術合成的藝人音樂作品隨處可見。音樂創作人是否應該為此感到憂心呢?Drake、Grimes、The Weeknd和Holly Herndon都參與了這波AI歌手的風潮,然而,他們對此卻持有截然不同的觀點。您是否曾經希望能聽到Freddie Mercury在Daft Punk的曲子上唱歌?又或者Public Enemy和DJ Shadow的合作?也許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但最近,這些曾被認為是幻想的事情,透過AI技術變成了聽得到的現實。

 

 

在網路上不斷冒出使用AI訓練過的、或者稱為“深偽音樂”的主要唱片藝人的聲音的粉絲創作曲目。最近,英國樂隊Breezers創作了一整張Oasis的假專輯,而一首名為《Heart on My Sleeve》的曲目,其中的人聲複製包括Drake和The Weeknd,短短不到48小時內在TikTok上吸引了1500萬次觀看,在串流媒體平台上也有數十萬次播放。

 

這不是第一次使用AI來模擬藝人的聲音了。但是,這些曲目的音質不斷提高,並且迅速在網路上迅速爆紅,這使得許多人擔心,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藝人是否很快就會被大量的仿冒作品淹沒。

 

“這是最後一根稻草,AI,” Drake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回應了最近音樂深偽技術的激增。其他音樂人也紛紛加入其中,製作人Young Guru表示:“人們不應該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使用你的名字、形象和肖像。”在這一點上,主要唱片公司和串流媒體平台似乎達成了共識。

 

代表Drake和The Weeknd的環球音樂集團迅速發布聲明表示,“公司將不遲疑採取措施來保護我們的權利和我們藝人的權利。”一夜之間,這首歌從Spotify和YouTube等平台上消失了。

 

當然,這些深偽音樂的吸引力不難理解:由粉絲製作的音樂超級團隊可能在倫理上具有問題,也可能涉及法律風險,但它們可能並不無聊。隨著時間的推移,AI技術可能使它們的音樂聽起來驚人。而且,如果《Heart on My Sleeve》所引起的觀眾反應有任何參考價值,粉絲們可能會渴望聽到這些作品。

 

 

不難想像出現新的繁榮的音樂社群,將AI模仿視為一種創造性的恭維方式。自2021年以來,Holly Herndon一直鼓勵她的粉絲使用她自己的聲音模型來創作新內容,並在創作中分享所產生的任何版稅。在《Heart on My Sleeve》的爭議之後,電子音樂大師Grimes迅速采取了反對版權的立場,並公開了她自己的聲音模型。不久之後,這位加拿大音樂人鼓勵粉絲在沒有懲罰的情況下使用她的聲音,並推出了Elf.Tech,一款由AI驅動的人聲複製品,讓粉絲可以模仿並獲利Grimes的聲音。

 

唯一的限制是藝人禮貌地要求用戶“請謹慎行事”。如果粉絲們能夠遵守這樣的要求,那麼Grimes和Herndon的做法將證明,粉絲的模仿可以在不損害原創者的情況下繁榮發展。暮光之城的粉絲同人小說並沒有降低人們對Stephenie Meyer原著的興趣,反而成為一個由社群驅動的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使讀者深入參與其中的文學世界。

 

然而,這與目前發生的音樂深偽現象感覺不同。我們所處理的是真實的人,而不是虛構的角色,這些深偽的目標不是創作一首“以…風格的”新歌,而是實現對歌手聲音的一對一模仿。音樂風格有時可能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但你的聲音語調是你所擁有的;它是你生理上的一部分,將它映射並以代碼形式複製,並沒有你的同意,這引起了警報。對這項技術的潛在濫用當然不僅僅會局限於粉絲-還存在著壓榨性合約的貪婪公司,他們實際上剝奪了歌手的聲音。Herndon最近在Twitter上告誡藝人不要簽署與在AI情境中使用他們的聲音有關的任何合約-至少在法律問題解決之前。

 

在最糟糕的應用中,這項技術侵占了歌手的聲音,將其變成了一個工具。這個工具可以被不認識的人拿起來玩弄,而這些人可能永遠不會見面。它可以唱出歌手從未寫過的歌詞,表達歌手從未感受過的情感;它可以與其他被盜聲音永遠混合和匹配。一些獨特的個人特徵變得像一個自由搭配的商品一樣普通。

 

另一個觀點是將這一切視為音樂取樣的下一個階段。未經授權的取樣已經被用來創作出無數受人喜愛和具有影響力的音樂作品。很容易忘記,在引發創造力爆發並孕育全新音樂流派的同時,取樣的早期階段同樣受到法律和藝術上的批評。

 

最終,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侵犯版權案件為音樂取樣提供了法律依據,但就音樂深偽而言,唱片公司和串流媒體平台似乎希望避免艱難的法律戰鬥。Spotify和Apple Music迅速下架《Heart on My Sleeve》的速度,即使沒有明確的法律強制要求他們這樣做,也是這些公司對法律環境發展的看法的一個線索。最近有報導稱,行業最大的參與者正在試圖建立一個自動系統,以便下架AI生成的聲音模仿作品。

 

AI仿聲技術對產業帶來的影響

 

這種使用AI生成虛擬人聲的音樂作品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一方面,這種技術為音樂創作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使得藝人和粉絲能夠實現那些過去只是夢想的合作或演唱情景。然而,同時也引發了一些問題和爭議,例如侵犯原創音樂人的權益、對音樂產業商業模式的挑戰,以及聲音的真實性等等。

 

這問題牽涉到一系列的法律、道德和創作權的考量。對於某些藝人來說,虛擬AI合成的音樂可能被視為侵犯其聲音和形象的利用,而對於其他藝人來說,這可能被視為一種創新和藝術表達的形式。

 

一些藝人可能會擔心,虛擬AI合成的音樂作品可能會對他們的音樂事業產生負面影響,因為這可能導致市場上出現更多的"假冒"藝人或以他們的名義進行剽竊的作品。此外,藝人們也擔心自己的聲音和形象被濫用,可能會對其個人品牌和聲譽造成損害。

 

然而,也有一些藝人認為虛擬AI合成的音樂作品是一種新的藝術表達方式,可以帶來創作的樂趣和多樣性。他們可能視這些作品為對現有音樂的延伸,或者是一種與AI技術互動的方式。這些藝人可能會積極探索和利用虛擬AI合成的音樂,並將其視為自己音樂事業的一個新的機遇。像Liam Gallagher在聽到最近發布的Oasis深偽作品後簡單回應道“我聽起來很酷”-而其他藝人則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參與這項技術。同樣,還有一些藝人將不想參與其中,這是我們應該尊重的決定。

 

所有跡象都表明,AI將在音樂行業的幾乎每個層面產生影響,而這種變革必須由受影響最大的人引導。最近啟動的“人類藝術主義運動”提出了一套關於音樂中道德AI的廣泛原則,雖然可能不能滿足最熱衷於AI的人,但這是朝著找到一個折衷的方向邁出的一步。

 

總體來說,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不同的藝人對虛擬AI合成的音樂作品持有不同的觀點和態度藝人需要在法律、道德和商業層面仔細思考和評估,並在遇到這些問題時可能需要尋求法律和專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