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Dynaduio LYD系列監聽喇叭繼BM系列後,Dynaduio全新打造精心設計的一流近場專業監聽喇叭。他們看起來很棒,表現在同類產品中名列前茅,而且價格相對合理。
重新定義監聽喇叭
Dynaudio由Wilfried Ehrenholz,Gerhard Richter和Ejvind Skaaning於1977年成立。其創新的喇叭和電聲設計而迅速建立了聲譽,這種方法與當時的主流思維相矛盾,後者幾乎只專注於頻率響應。Dynaudio採用不尋常的單體構造技術,這個技術至今仍在他們的許多監聽喇叭上使用。將在文章稍後作介紹。
2016年新推出的LYD系列仍維持在丹麥設計製造的傳統,LYD系列包括4款主動式近場監聽喇叭:LYD 5、LYD 7、LYD 8與LYD 48,在這裡將選擇以LYD 5和LYD 8來作比較。
在尺寸方面,LYD 5是一款近場監聽喇叭,內部容積僅為5.5L。它的單體組件包括標稱145mm的增強聚合物圓錐體LF / MF單體和28mm的摻雜織物圓頂HF單體。在傳統的Dynaudio風格中,LF / MF單體的未打折底盤與HF單元的前面板有點重疊。重疊部分為我的眼睛創造了一種引人入勝的綜合美學,還有助於使兩個單體的聲學中心靠得更近一些。LYD 5 D類功率擴大器分別為LF / MF和HF單體提供50W功率,而分頻點則設置為異常高的5.2kHz,這一點將在後面的文章中作解釋。
LYD 8是比LYD 5大得多的監聽喇叭,仍然屬於“近場”監聽。LYD 8單體包括一個類似於LYD 5的圓頂HF單體和一個更大的200mm增強聚合物圓錐LF / MF單體。LYD 8機箱的內部體積約為LYD 5的三倍,其D類功率擴大機分別為LF / MF和HF單體提供80瓦和50瓦的功率。LYD 8的3.9kHz分頻點不如LYD 5的分頻點頻率高,但它仍大大高於類似監聽喇叭上的正常分頻點。
獨特的單體結構
正如之前提到的,LYD 8 LF / MF單體具有Dynaudio獨特的構造技術:單體音圈和磁鐵的常規佈置會看到直徑相對較小的音圈,該音圈纏繞在環繞金屬極靴的線圈架上。金屬製的頂板在音圈周圍大約位於音圈長度的一半處。環形磁鐵使極靴和頂板的相反極通電,音圈“浸沒”在兩者之間的磁場中。圖1對此進行了說明。
圖1:傳統的動圈單體構造。
Dynaudio的“外部音圈”結構包括一個更大直徑的音圈,它不環繞極靴,而是環繞磁鐵本身。然後,內部帶有凸緣的金屬“罐”將整個組件從磁體的底部包圍起來,並且將一塊頂板安裝在磁體的頂部。音圈然後在頂板和罐的凸緣之間的間隙中移動。沒有極靴。圖2說明了這種外部音圈的結構。
圖2:Dynaudio的“外部音圈”驅動器設計。
外部音圈當然有優點和缺點。首先,更大的音圈帶來更大的熱功率處理能力並減少了熱壓縮。較大的音圈也意味著振膜不是像傳統單體那樣從其頂點附近驅動,而是從遠處驅動。當頻率上升到高於震膜整體移動的頻率時,這可以大大有助於控制震膜的破裂行為。
另一個優點是,防塵帽後面的孔(極靴原本會在該孔處)讓自由通過防塵帽來回抽吸的空氣。說到防塵罩,Dynaudio LYD LF / MF單體(在LYD 5和LYD 8上)與眾不同,因為錐形和防塵罩形成為一體。在傳統的單體中,防塵罩通常是通過膠珠粘在錐體上的獨立組件。
有缺點嗎?較大的音圈很可能較重,意味著需要更大的磁鐵。使用銅包鋁音圈可以實現對額外重量的一些補償,但是即使如此,大型音圈仍是一個問題。此外,儘管缺少極靴並因此使空氣自由流通,但是外部音圈結構也趨於在防塵罩後方形成明顯的反射表面,即磁體。通常,與常規佈置的單體相比,振膜的後側更多的被底盤和磁體阻擋。外部音圈結構還可以提供足夠的振膜運動,同時使音圈形成器較短(因此較硬),比傳統構造的單體更複雜。製造過程也有些棘手。
Dynaudio數十年來一直堅持使用其外部音圈構造技術,並且毫無疑問,這個技術可以產生一些非常高性能的單體,例如LYD 8 LF / MF,Dynaudio表示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單體200mm單位,但是它的運作方式的一個方面是通過測量LYD 8頻率響應來揭示的,這與Dynaudio決定使用異常高的3.9kHz分頻點有關。
優異的分頻點設計
就理論而言,當波長到達音圈直徑附近時離軸響應將開始明顯衰減-以Lyd 8 LF / MF單體大小的音圈為例子,波長大約為2kHz。如圖3所示,LYD 8的30度偏軸響應測量顯示並沒有發現這一點。從理論來看,它的輸出應比3.9kHz的分頻點下降約2dB,而理論上應下降約6dB。那麼發生了什麼?
”圖3:Lyd 8的同軸(淺綠色)和30度偏軸(茶綠色)頻率響應。
能製作震膜的材料很少,既要輕便足以在200mm的單體中作動,又要足夠堅固以至於整體仍可在3.9kHz下移動。因此,在3.9kHz的頻率下,由於振動震膜材料的柔韌性,其末端將有效地停止移動,僅使中心區域輻射音頻。當然這很困難,但是由於Dynaudio外部音圈結構,其振膜不是在頂點處驅動,而是更遠處延伸,並且結合了防塵蓋,因此它們的工程設計有助於達成3.9kHz分頻點的設計。
圖4:Lyd 5的軸上和軸外響應(分別為橙色和藍色跡線)。
圖4顯示了與LYD 5相同的響應比較,儘管其分頻點更高,但其30度偏軸響應仍表現得很好。當然與LYD 8相比,更高的分頻點所伴隨的LF / MF單體要小得多,並且由於其振膜很小,因此外部音圈構造所獲得的優勢就不會那麼顯著。
以上描述了Dynaudio LYD監聽喇叭分頻點的設計,但沒有解釋為什麼這樣是好的:減少高頻單體的工作量將有益於功率處理和熱壓縮效果,還可以降低失真水平。但是Dynaudio主要原因是使分頻點及其潛在的響應不連續性和相位變化脫離人耳最敏感的區域。這是一個值得稱讚的解決方案,我認為這是一個真正合理的原則,但是有很多好的近場監聽喇叭,它們對分頻點有不同的看法,並將分頻點大大降低(例如,Amphion監聽音箱的分頻點在1.6kHz),目前仍沒有明確的正確答案。
後面板功能介紹
LYD後面板提供一系列EQ和設定開關。LYD系列每一個型號監聽喇叭的後面板及其開關均相同。訊號連接選項有平衡式的XLR和非平衡的RCA,儘管LYD系列具有內部DSP和AD/DA轉換,但並沒有提供數位輸入選項:LYD DSP的取樣頻率為24bit/ 96kHz,如果習慣以較高的取樣率工作則LYD並不適合您。但是屬於該類型的用戶目前仍非常少(目前還很少人使用96kHz以上的規格製作音樂)。
LYD後面板的EQ和設定選項都是透過開關選擇的,因此,可以很簡單地進行設定。這些選項包括三個低頻帶寬設置,三個音色平衡設置和一個牆壁接近設置。帶寬設置使監聽的低頻衰減在LYD 8上以10Hz從45Hz上升到65Hz,在LYD 5上以10Hz從50Hz上升到70Hz。每向下下降10Hz會導致喇叭的最大音量降低5dB。
音色平衡選項提供三種設定:分別是亮(B),正常(N)和暗(D),可讓整體平衡變亮或變暗。透過在1kHz的任一側“傾斜”整體響應。暗(D)設置將20kHz處的電平衰減1.5dB,同時將20Hz處的電平增加相同量,而亮設置則相反。“傾斜”開關相較曲柄式EQ的好處是能避免EQ相位問題的發生。
最終的EQ開關分別標記為“Wall”和“Free”,當監聽喇叭在靠近牆壁的地方使用時(Dynaudio提到的距離為0.5m),它設計用於補償低頻增益。
結論
LYD系列的監聽喇叭性能如何?LYD 8很明顯是一台功能非常強大的近場監聽。音色明顯較為平衡之外,同時還具有良好的精細度和集中的立體聲場。LYD 5的低頻範圍雖然沒有LYD 8寬廣,但它也能提供令人滿意的低音,並且不會分散音色,部分原因可能是較小的LF / MF單體減少了震膜材料的物理限制。
如果要用一個詞彙來形容LYD 監聽喇叭,那將是“完整性”。就我而言,它們的設計和工程技術結合在一起的方式確實令人滿足,我認為LYD系列在價格與性能表現都可以輕鬆超越市場上其他的監聽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