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製作與混音的過程中,該使用什麼設備監聽一直是被人爭論的話題。儘管大部分人還是認為監聽喇叭是監聽標準,但在家庭或個人工作室裡,空間聲學的妥協常常導致錯誤的判斷。因此許多人轉而使用耳機,但又會遇到新的限制,例如:頻率染色、立體聲過寬,以及無法準確預測在大型系統上的最終聽感等。IK Multimedia 推出的這款 ARC ON-EAR 正是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

 

ARC ON-EAR 重點特色總覽

  • 修正耳機頻率響應,提升混音決策品質
  • 模擬真實錄音室監聽喇叭的聲音行為,提供更貼近現實的聆聽場景
  • 內建高品質 DAC 與耳機擴大機,兼具功能與音質
  • 支援數百種耳機型號,內建對應修正設定檔
  • 可儲存最多五組預設,完全獨立運作
  • 虛擬監聽與參考系統讓你不需摘下耳機也能進行真實監聽比對
  • 內建電池續航約 4 小時,讓行動製作更具彈性

 

ARC ON-EAR 的概念

ARC ON-EAR 不是軟體插件,他能夠獨立運作,結合虛擬錄音室模擬與耳機校正於一體。

根據官方說法,這是全球首款此類產品。雖然外觀看起來低調,但內部技術相當精密。中性音色與可信賴的監聽模擬,不需額外延遲或複雜的路由設定。

 

耳機校正功能

每副耳機都有各自的頻率問題,有些低頻過多、有些高頻刺耳。ARC ON-EAR 採用高精度 GRAS 測試系統,測量超過 250 款耳機型號,並建立對應修正曲線,確保耳機輸出接近中性。讓使用者可以直接專注在混音本身,不被耳機本身的音色影響。

不需任何軟體介面即可操作,最多可儲存五組預設,內建記憶體可隨時切換,讓整個系統真正跳脫 DAW 或插件,對行動製作來說是一大優勢。

 

空間感模擬

耳機最大的缺陷是過度寬廣且不自然的立體聲場,導致難以準確判斷殘響、定位與深度。ARC ON-EAR 以心理聲學為基礎,採用 crossfeed 與反射建模,而不是單純的卷積殘響模擬。呈現出的聲音更像是在錄音室中使用喇叭聆聽的效果。

這聽起來也許沒什麼,但在實際使用中對於準確判斷立體空間感有極大幫助。

 

高階 DAC + 耳擴

ARC ON-EAR 使用 ESS ES9290 DAC,提供 116 dB 動態範圍、-110 dB 失真率。同時搭配類比音量控制確保在任何音量下都能保有完整細節。

輸出功率達 200 mW,可驅動大多數錄音室耳機。

機身使用鋁合金打造,僅重 170g,攜帶便利,內附保護殼。

 

ARC ON-EAR 結合多功能於一身:耳擴、DAC、耳機校正、虛擬錄音室模擬

非常適合行動製作與空間受限的工作室。當然它無法完全取代喇叭監聽,但作為輔助工具表現出色。

唯一小缺點是,他的電池續航只有 4 小時,對長時間工作者可能有點不夠。

 

優點

✅ 精準修正多種耳機頻響
✅ 實用的虛擬監聽模擬功能
✅ 高品質 DAC 與耳擴整合
✅ 可獨立運作,不需電腦

缺點

❌ 電池續航僅 4 小時
❌ 初期設定需熟悉軟體與操作邏輯
❌ 仍無法完全取代真實監聽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