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Cubase 全系列6折特價$1860起!!限時優惠中!!

加入會員就送$500購物金!滿2萬再送好禮!

開學季促銷開跑!消費滿$5000折$500!

最新消息

2025-09-30
不是所有 Thunderbolt 都一樣!一次搞懂差異與選購重點

自從 Apple 開始透過 USB-C 傳輸 Thunderbolt 訊號後,市面上關於 USB4、Thunderbolt 3、Thunderbolt 4、Thunderbolt 5 的討論就從未停止過。本文將全面解析 Thunderbolt 與 USB 技術背後的差異,並說明 Thunderbolt 5 為專業音訊領域帶來的重大進展。 Thunderbolt 3 到 Thunderbolt 4:不是升級,而是分流很多人以為 Thunderbolt 4 是 Thunderbolt 3 的升級版。畢竟 Thunderbolt 1 是 10 Gbps、TB2 是 20 Gbps、TB3 則來到 40 Gbps,但 TB4 卻 仍維持 40 Gbps,並沒有提升頻寬。事實上,Intel 並未將 Thunderbolt 4 定位為 Thunderbolt 3 的升級版,而是讓這兩者並行於 Thunderbolt 生態系內。它們雖然同樣使用 USB-C 接頭、支援 DisplayPort、PCIe 通道傳輸等,卻在電腦與周邊設備上的應用略有不同 Thunderbolt 4 適合用於擴充基座TB4 可支援三個 Thunderbolt 連接埠,但僅有一條 PCIe 通道(x1),適合接 USB 裝置、網路埠、SD 讀卡器等。 多數 Dock 並不會使用 PCIe,因此這問題不大。 Thunderbolt 3 更適合高性能設備TB3 僅支援一個連接埠,但擁有四條 PCIe 通道(x4),可驅動高階設備,如外接 GPU、PCIe 擴充槽、10Gb 網卡、Pro 級讀卡機等。因此對於 OWC、Sonnet 等專業設備廠商來說,除非是 Dock,否則不會將 Thunderbolt 3 裝置升級至 TB4,因為 TB3 才提供完整 PCIe x4 通道。 電腦端標準的不同:TB3 是「寬鬆標準」,TB4 則更嚴格Thunderbolt 3 容忍度較高:原本規範為 15W 供電(PD),但電腦即使只提供 7.5W 也 OK原規範支援 PCIe x4,但只接 x2 也沒問題原支援雙 4K 螢幕,若 GPU 僅支援單 4K,也算合格 而 Thunderbolt 4 就沒這麼寬容:必須符合 15W 供電、PCIe x4、40 Gbps、雙 4K 螢幕輸出 才能獲得「Thunderbolt 4 認證」否則只能標示為「USB4」例如:Apple M1 與 M2 基礎款 MacBook 僅支援單顯,因此 Apple 將其標示為 Thunderbolt / USB4;而 M1 Pro、M1 Max 因可支援完整規格,才能稱為 Thunderbolt 4。 USB4 vs Thunderbolt 4Thunderbolt 4 可說是 USB4 的強化版,具備 USB4 所有功能,但更嚴格、更完整、更穩定因此 USB4 產品雖便宜,但可能無法保證穩定性或完整功能。 Thunderbolt 5 才是是真正的升級雙向頻寬提升至 80 Gbps支援 PCIe 4.0 x4,頻寬高達 64 GbpsDisplayPort 2.1 支援最高 10K 顯示可同時輸出 3 台外接螢幕單埠供電能力最高達 240W(支援快速充電)支援最長 1.2 公尺的被動線材(比 TB4 更長)例如 Apple 最新 MacBook Pro、Mac Studio 等 M4 Pro / Max / M3 Ultra 機型,皆搭載多個獨立 TB5 埠,每埠獨立提供 80 Gbps,PCIe 傳輸可達 6000 MB/s。 對音訊工作者與專業用戶的意義Thunderbolt 5 結合了 TB3 的高 PCIe 通道能力與 TB4 的多埠擴充能力對於使用 HDX 卡、外接 PCIe NVMe 儲存、UAD 硬體加速器等用戶,Thunderbolt 5 是完美解方每個 Thunderbolt 埠都應直連設備,以避免與其他裝置共用頻寬 使用注意一條 Thunderbolt 5 埠,64 Gbps 會被 PCIe 裝置吃掉,剩下 16 Gbps 要供顯示器、USB 等其他設備共用所以請確保每個高需求裝置(如 PCIe 機殼)都有獨立專屬 Thunderbolt 埠

閱讀內文
2025-09-30
Waves L4 Ultramaximizer 登場—為母帶帶來更極限、更大聲的音量戰爭!

Waves L4 Ultramaximizer 是 Waves 經典限制器插件系列的最新成員,同時它也是歷史上最多人使用的 Limiter 插件之一,這次帶來五種限縮演算法,為你的母帶處理與後期製作提供更強大的音量控制力。 從 L1 開始的歷史傳奇故事要從 1994 年推出的 Waves L1 開始說起。對於插件來說,這可是相當久遠的年代了。L1 很快就在母帶與後期製作圈打響名號,成為工程師的常用工具。它結合了 Peak Limiting 、Noise Shaping 與 Dithering,讓你能在不失真的情況下把音量推到極限,也因此成為「音量戰爭」時代的象徵性插件。 L4 Ultramaximizer 全新進化Waves L4 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新增了完整 LUFS 音量計量系統,搭配實用的「圖形化」顯示界面,讓你清楚看到哪些音峰超過了限制器的臨界點。只要你用過 Ultramaximizer 系列,就會對 Ceiling、Threshold 與 Attenuation 等控制項非常熟悉。 五種 Limiter 模式這次的 L4 一共內建五種限制器演算法,包含:Modern、Aggressive、Smooth、Safe、L2 經典模式無論你要打造現代流行的強烈 Loudness 感、還是希望保有音樂的細膩與動態,L4 都能快速切換風格,滿足不同的母帶需求。 內建源自 MV2 的 Upward CompressionL4 還加入了類似 MV2 的 Upward Compression 處理器,能夠進一步提升混音的密度,讓細節與弱音部分更加明確呈現,是讓整體更緊實、更具音樂感的利器。 自動參數調整與手動微調並行自動 Clipping & Release: L4 會根據音軌音量自動調整剪裁與釋放參數。手動微調: 當你要進行最後調整時,也可手動微調來達到理想聲音。新增功能: 包含 Oversampling 、Gain Matching 、Stereo Link  等,增添彈性與精細控制能力。 即時處理支援L4 採用低延遲處理設計,可直接應用於:SuperRack SoundGridSuperRack PerformerAbleton Live 等現場與即時播放環境中不只適用於後期與混音,L4 同樣勝任 Live 應用與廣播需求,是一款具備全面實力的限制器插件。

閱讀內文
2025-09-30
AI 音樂製作的全新起點 Suno Studio 發布

音樂製作的歷史中,總有一些關鍵時刻帶來根本性的改變。對某些人來說,是從類比錄音機轉向數位工作站。對另一些人而言,則是軟體合成器與插件的問世。而現在 Suno Studio 這款全新 DAW 可能正推動另一場變革。傳統的 DAW 預設使用者會輸入音訊、MIDI 或素材。Suno Studio 則更進一步:音樂不只是編輯與編排,更是再生成。 AI 進駐工作室:Suno Studio 是否改寫了遊戲規則?這種全新的製作方式,讓你跳脫既有流程、激發靈感。不必再苦苦翻找取樣素材,你可以直接在 Studio 中生成新的音軌。無論是人聲、打擊樂器、合成器或整體聲響層次,系統都能即時產生與曲風搭配的變化素材。這概念聽起來或許天馬行空,但別忘了,許多經典作品本來就是來自偶然與意外靈感。Suno Studio 正是有意地開啟這樣的創作空間。 AI 與創作職人的平衡點當然也會有人質疑 AI 是否會模糊掉創作者的個人風格。畢竟許多音樂人不希望自己的聲音被機器取代。Suno Studio 針對這點做出回應,提供了熟悉的多軌編輯介面,支援 BPM 與音高控制、標準剪輯操作。這款軟體的目標並不是取代你手邊的 DAW,而是補上靈感枯竭、缺乏素材時的那一塊拼圖。 「創意」來自演算法?Suno Studio 另一個實用性亮點在於它的開放整合能力:所生成的音軌可以直接匯出為 Audio 或 MIDI 檔案,你可以在熟悉的 DAW 環境中進一步後製。也就是說 Suno Studio 更像是一個創意加速器,快速構思雛形,再回到主力製作環境進行精雕細琢。對許多製作人與聲音設計師來說,這正是最實用的模式。既有實驗空間,也保有工作流程的穩定性。 適合什麼人使用?Suno Studio 的潛在用戶範圍相當廣泛。對時間有限的 bedroom producer 來說,快速產出鼓組 loop 或許非常吸引人。而對經驗豐富的作曲家或編曲人而言,這工具可以協助你在現有作品中加入新的音樂層次,省下大量試錯時間。 那麼問題來了 : Suno Studio 是給新手的玩具,還是能用在專業工作的正規工具?答案可能是:兩者都是 ;也或許,兩者都不是。一旦你體驗過瞬間生成靈感的感覺,會很難回頭。但要讓這些素材變成真正動人的音樂,還是得靠創作者的判斷與敏銳度。也正因如此,AI 提供的是可能性,音樂的靈魂依然來自人心。 創意背後的隱憂儘管 Suno Studio 帶來創作上的解放,還是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當 AI 生成的素材愈來愈多,音樂是否會變得千篇一律?創意與版權界線模糊,透明度問題該怎麼處理?這些都還沒有明確答案,只有等真正投入日常製作流程後,才會看出 Suno Studio 到底是靈感泉源,還是取巧捷徑。 售價與開放情況目前 Suno Studio 僅提供給 Premier 等級用戶使用,且僅支援桌機版本(Pro 用戶並無存取權限)。目前無免費帳號、也無試用版本,因此進入門檻偏高。必須訂閱 Premier 方案才能使用,不過現有 Premier 會員可直接免費使用。換句話說,這是一款暫時只為付費社群開放的工具,不是每個人都能立即體驗。如需進一步了解,可造訪官方網站查詢。  相關文章:精選2025年6大DAW,幫你選出最適合你的錄音軟體!

閱讀內文
查看更多

新品到貨

Podcast錄音器材

FAQ常見問題

1.商品有現貨嗎?多久可以收到貨?

2.網站購物有鑑賞期嗎?

3.如何辦理退換貨?退款時間多久?

4.網站購買軟體可以開立發票嗎?

5.商品維修的運費要自行負擔嗎?

6.如果收到商品品項或數量有誤?

反詐騙須知

訂閱優惠訊息

訂閱以獲得最新優惠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