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近來有越來越多人開始投入製作Podcast(播客)。作為一個常收聽Podcast,還曾為客戶錄製,編輯和混音了數百集節目,這是我在太多數Podcast中聽到與遇到的一些最常見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希望能對剛開始製作Podcast的朋友提供幫助。
1.聲音單薄/環境噪音太大
請盡可能拉近你跟麥克風的距離!越靠近麥克風會增加輸入訊號,讓輸入訊號能更清楚並蓋過環境的聲音,不一定需要使用麥克風前級,只要利用麥克風近接效應(聲源越靠近指向性麥克風低頻越多)的原理,靠近麥克風所產生的低音頻率可以用Plug-In中的EQ等化器作Low Cut來修正。
專家建議:
使用麥克風的桌面懸臂架可以讓你更好接近麥克風,並在需要時輕鬆調整你要的位置。如果收音環境不理想的情況可優先考慮靈敏度較低的動圈麥克風,較不容易收到環境底噪。
2.聲音失真
人聲是動態最大的聲源之一,因此錄製起來非常棘手。錄音時要特別注意輸入增益,並進行相應的調整。當訊號出現紅燈時通常已經出現失真的狀況!錄音時,請先確認麥克風前級/輸入量表,並且可以輕鬆調整每個輸入的增益設置。
錄音當中你還需要一隻專業的監聽耳機來確認訊號正確無誤-事後要處理失真的音軌比將音軌調大聲要困難得多!
專家建議:
在錄音前請先測試一下段落中聲音最大聲的部分(例如比較情緒激動的段落與笑聲等),調整麥克風增益,直到最大聲的情況幾乎不會出現失真(亮紅燈)。為了安全起見,請將增益降低一點點(約-10dB較為理想)。如果在錄音後發現失真,還可以使用Izotope RX7中的工具嘗試復原。
3.每個音軌音量不一
首先對每個音軌使用“Normalize”效果,讓它們更接近相同的音量幅度。然後按順序在每個音軌加入這些Plug-In: de-esser (如果需要),壓縮器Compressor(壓縮比Ratio設定為3:1),均衡器EQ(高通/低切濾波器Low Cut設定為125Hz)接著是限制器Limiter。我通常會在Master聲道上使用一個limiter/maximizer,將有助於平衡音量。調整不同音軌中的音量設定讓它們變得平衡是件乏味無趣的事情,但是對作品而言是必要的。
對音軌片段進行normalize可以將音訊的峰值設置為相同的dB電平,這是一個需要注意的細節。
專家建議:
Logic Pro和GarageBand的“Voice”中預設的“ Narration Vocal”是個不錯的選擇。其他錄音軟體中的預設效果器也包括一些校正人聲和除噪的效果,有助於改善你的人聲收音。進階一點的作法是將效果器的參數(例如:EQ filter gain, Compressor threshold等)先恢復為零。然後在聆聽時慢慢增加,直到聽起來更好為止。在這邊建議可以先從壓縮器開始著手研究。
善用壓縮器Compressor
壓縮器的功能事讓大聲的部分變輕柔,小聲的部分變大聲。減低音軌的動態範圍。壓縮器對於講話音量會忽大忽小的人來說是個非常好用的功能。但是要避免過度壓縮,過度壓縮的結果會讓聲音喪失該有的動態。
限幅器 Limiter
限幅跟壓縮一樣都是相同的處理過程,只是限幅器更為強烈,壓縮比率在10:1以上。
4.透過麥克風傳來的耳機聲音
最簡單的解決方法是將耳機音量調低!使用錄音室封閉室的監聽耳機或使用適合你的耳朵大小的入耳式監聽耳機(稱為IN-EAR Monitor)這與小型入耳式消費類耳機會有很大的不同,值得進行投資。避免使用“開放式”或“半封閉式”耳機,因為它們會有很多聲音從洩漏出來,並在錄音中造成更嚴重的回授問題。
專家建議:
許多剛開始接觸的使用者可以考慮Superlux的封閉式監聽耳機,它們音質清晰且不會超過你的預算。
5. 唇齒音太多
最小化因為唇齒音而引起的爆音問題的最佳方法是在錄音時對麥克風使用麥克風防噴網或遮罩。請記住,離麥克風太遠會對聲音產生負面影響。
專家建議:
使用麥克風防噴網,並與麥克風保持一支手掌的距離。如果在錄音中出現低頻率的底噪,請在使用EQ的高通濾波器(也稱為低切濾波器),過濾掉導致破音的低頻率。
6.錄音時的爆音
請確認錄音時關閉不用的應用程式。對電腦的處理器和RAM施加過多的負荷會導致樣本遺失,會出現為隨機的咔嗒聲和爆音。
仔細檢查設定,確認為軟體,電腦和硬體選擇了正確的取樣率和時序源。
要驗證硬體取樣率和位元深度設定是否與DAW軟體設定和電腦系統匹配(在MacOS上為Audio MIDI應用程式,在Windows上的控制台> 聲音> 播放設備> 屬性> 進階)。如果有提供選項,則應將你的錄音介面設定為取樣率或主時序。
7.輸出音檔整體音量太小
剛開始接觸錄音的朋友並不清楚製作的流程,往往會發生輸出轉檔後的音檔音量過小的問題。在經過簡單的混音後,還需要經過最後的階段:母帶製作(Mastering)。簡單來說,就是將你的混音轉換成最終成品的處理過程。一般來說,會在Master總音軌上掛上等化器EQ、壓縮器Compressor與限幅器Limiter來處理,在進行母帶製作之前的混音請注意還有餘裕可供壓縮及限幅,來提高整體的音量。另外,母帶製作(Mastering)並不僅只是把音量變大聲而已,詳細內容請參考淺談母帶製作Mastering這篇文章。
製作優質的錄音成品不僅需要按下按鈕,旋轉旋鈕和點擊滑鼠的能力。在錄音,編輯和混音過程的每個步驟中,創造具有專業品質的Podcast都需要關注大量的細節,希望以上這些內容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