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近年來,越來越多新朋友,踏入宅錄這塊領域,如果想要在電腦或是行動裝置上錄音,會需要一台錄音介面。
在選擇錄音介面時,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
從用途方面下手 音樂創作、宅錄、Podcast製作還是直播。
或是從規格上來看 輸入/輸出軌數、價位及隨附的軟體與Plug-in等,
所以文章看下去,告訴你選購宅錄設備時要注意的重點tips ,再推薦你2025年最值得入手的5款最佳錄音介面,讓你找器材不迷茫▼
簡單來說,錄音介面是處理 類比 / 數位訊號轉換 的中繼站!
透過錄音介面,將聲音轉換為數位檔案,並錄製到電腦裡,也可以將數位音檔轉換回類比訊號,透過喇叭或耳機播放。
一般常見的取樣規格例如:24bit/48kHz,24bit指的是位元深度Bit Depth,48kHz指的是取樣頻率Sample Rate,是用來衡量取樣的精細程度(或者你可以理解為聲音的解析度!!)透過錄音介面的取樣的過程中,取樣率愈高,波型的解析度也會愈高,聲 音的細節也會更加清楚。這是影響錄音品質好壞的重要關鍵!
更白話的說法,錄音介面就是一台外接的電腦音效卡!
錄音介面提供了更多輸入/輸出的連接孔、更強的音效驅動晶片,來處理錄音的運算過程。
錄音介面能接受類比麥克風(透過XLR輸入)和Line電平(透過Phone Jack輸入)訊號,並轉換為數位格式在電腦中儲存和處理,也可以接受來自電腦的數位訊號並轉換回到類比訊號,並使用錄音室監聽喇叭和耳機播放。
有些錄音介面還增加了複雜的監聽控制、靈活的路徑設定選項、多種數位I / O連接格式,可能還會有數位訊號處理(DSP)效果器以及無延遲監聽功能…等等。
※另外需注意的是,取樣率及解析度越高,音質雖然會更好,但同時需要更多電腦的容量,檔案也會越大。
大家是否曾經用電腦內建的語音麥克風或耳機麥克風與錄音軟體錄音過?按下Record 鍵,錄音結束後再按儲存,一個簡單的錄音檔案就完成了。像這樣簡易的錄音程序,是靠電腦裡的音效卡完成的。然而,使用內建工具錄出來的音檔聽起來音質往往都不怎麼樣,聲音也不乾淨(容易有底噪或雜音問題),也無法同時錄不同的樂器,這時候就需要錄音介面了!我們可以想像錄音介面就像一台電腦的高級外接音效卡。
隨著近年的錄音需求提升,不只是音樂相關工作的人在家中宅錄就會需要一台簡單錄音介面,舉凡包括Podcast、直播、線上會議、線上教學等各類型使用者們,可能都會需要一台錄音介面。
但具體而言,什麼樣的情況下會真的需要一台錄音介面呢? 請接著看下方介紹↓↓↓↓
為了更佳的錄音品質,大家會開始尋找更專業的錄音麥克風、錄音器材。舉例來說,最簡單快速的錄音方式是直接使用電腦內建的音效卡錄音,但這種錄音方式不僅品質不好,也很常收錄太多雜音。想追求更好音質,就必需要使用「電容式麥克風」以及「錄音介面」來提升你的收音品質。
首先,千挑萬選買了超讚的麥克風後,會發現市面上常見的專業錄音室麥克風,使用的是XLR輸入接孔!
▲XLR 端子也稱為卡農接頭、Cannon 插頭或 Cannon 端子,是專業麥克風常用的連接孔,以3個洞孔為主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一般傳統的電腦,沒有辦法連接 XLR 輸入頭的麥克風 (因為電腦沒有 XLR 輸入孔),也無法提供48V幻象電源給電容式麥克風,而且電腦只有一個耳機輸出孔,無法同時連接喇叭跟耳機。最後會導致,錄音會產生的延遲、使用上也超級不便。
※因此才會需要一台錄音介面,它有XLR接孔、並能支援48V幻象電源,能連接你的麥克風,並有更多的輸出端,能連接耳機/監聽喇叭做監聽!
(如下圖)
什麼時候需要 多音軌錄音?
當你有2人以上同時一起錄音的需求,或是要將樂器/人聲分開錄製的情況,這是使用電腦耳機麥克風或USB麥克風無法達到的!!
另外分軌錄音是非常實用的規格,也是新手朋友們在挑選器材時,非常需要注意的地方!
專業錄音須將不同的人聲與樂器分別在不同的音軌上分開錄製
▼無法分軌錄音,這會有什麼影響呢?▼
例如錄製自彈自唱時,發現人聲的音量被樂器蓋過,但無法分開調整人聲/樂器音量的比例。
或錄製Podcast節目訪談時,無法分開調整每位講者之間的音量、也不能修飾雜音…等等。
如果不能分軌錄音,在後製的時,以上這些就無法處理。
※總結就是→【多音軌/分軌錄音】需要透過錄音介面協助,例如,新手最友好的[Evo 4 錄音介面] 2軌輸入/輸出、[Evo 8錄音介面] 則有4軌輸入/輸出…等,你可以依使用需求去選擇!
※特別注意,有些混音機雖然具備多軌輸入的功能,但是錄進電腦裡面並不能將音軌分離,而是合併成一個雙聲道音軌。這在後製的時候,無法分別處理不同音軌的音訊。(入手前要看清楚喔!)
▼挑選錄音介面6大重點▼
這是很多朋友常常忽略的部分,太舊的電腦、作業系統,會發生驅動程式無法安裝的問題!!
如果沒有特別注意作業系統版本的相容性,會讓購買的錄音介面無法使用。另外廠商的驅動程式與錄音介面韌體版本的更新速度也是一個觀察重點!如果遇到作業系統升級,但廠商的更新速度太慢,也會讓錄音介面產生使用上面的問題。
總之就是→買介面前,別忘了查一下介面支援的Windows / Mac作業系統版本,跟你的電腦有沒有相符喔!
▲另外使用 Mac M1晶片的系列電腦的朋友 ,千萬 !務必! 一定要! 記得確認一下!▲
現在主要的連接規格為USB與Thunderbolt,因為供電規格的不同,USB錄音介面分為USB2.0與USB3.0(USB3.0的供電規格較高),以及連接頭規格是USB Type A與Type C,常常會有人把USB3.0跟Type C混為一談,但其實兩者是指不同的東西。
使用Thunderbolt連接的錄音介面,得格外注意是Thunderbolt 2.0還是Thunderbolt 3.0,兩者無法共用。
(有Thunderbolt 2 轉 Thunderbolt 3 轉接器,但沒有Thunderbolt 3轉Thunderbolt 2轉接器)
而且Thunderbolt 3.0雖然是使用USB Type C的連接頭,但兩種線材是沒有辦法混用的,這些都是在下手購買前需要注意的細節。
最後,近年隨著AoIP網路音訊的興起,高階錄音介面也有以乙太網路線傳輸音訊的錄音介面。例如:Merging Technology Anubis網路錄音介面。
因為大部分的錄音介面無法擴充輸入與輸出的數量,為了避免短期內重新購買新設備的情況發生,挑選時可以先預設,未來最多同時的輸入與輸出數量有多少。 例如:你打算錄製一個2位主持人同時講話的Podcast節目,並且未來會有訪談來賓!那一開始就可以選擇4軌以上的錄音介面。
▼以下是簡單的軌數建議,給朋友們參考▼
▲樂器演奏、自彈自唱:1-2個
▲想錄製2位主持訪談的Podcast節目:2-6個
▲小型樂團:8個
▲專業錄音工作室:16-24個
※挑選時請注意!!
如果你想直接使用錄音介面宅錄,並不想再加購多軌麥克風前級,
那麼能用的輸入數,可能會比想像中的還少!
▼什麼意思???▼
通常市面上標榜有【16 個以上輸入/輸出】的錄音介面,
機身上實際的麥克風輸入,往往只有2-8個而已,
要透過外接麥克風前級,才會真的達到16軌!
所以在不搭配額外的器材(麥克風前級)的情況下,錄音介面上「真正」的輸入數量,才是你麥克風前級的數量!
※講這麼多,聰明的你一定知道,購買前要記得確認 【錄音介面上是否有足夠的麥克風軌數,能同時一起錄音】,有沒有符合你的使用需求喔!
輸入連接孔→請看一下你使用的麥克風 / 樂器,通常專業的麥克風是XLR接孔,而樂器則是6.3mm Jack接孔。
輸出端子→再看一下你使用的喇叭/耳機,耳機輸出孔是3.5mm或6.3mm TRS平衡式連接頭,喇叭輸出則是RCA(非平衡)還是TRS接頭(平衡式)。
最後再看下,錄音介面的輸出,是否為平衡式輸出!
錄音介面在使用 非平衡式接頭(例如:TS或RCA) 的時候,容易產生訊號衰減、雜訊的情形,建議使用平衡式輸出,聲音品質更穩定喔!
※購買前,先確認 器材與錄音介面的輸入/輸出孔,避免買錯連結線材 ,導致無法使用!
隨著 影音直播、Podcast 創作 的興起,Loopback功能,已經是新型錄音介面必備的功能!
▼但是,Loopback功能 到底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Loopback功能 就像是有一條看不見的訊號路徑,從錄音介面的主要輸出連接到介面的輸入端,就可以讓你錄製電腦中的音訊。
這正是Loopback操作的原理,但是這一切都是虛擬發生的,並不會佔用實際的輸入軌數。
※所以,使用Loopback功能,可以將【電腦音訊】和【麥克風錄製】在不同的音軌上,方便之後編輯和混音。
《就是錄唱歌,把 【麥克風的歌聲】 跟 【電腦裡的配樂 】分軌錄製啦!》
另外,有些直播、視訊軟體只接受單軌輸入,這時可以藉由Loopback功能 將【輸入訊號】 與 【電腦音訊】整併在一起,再發送給直播軟體。
◎總結,不論你現在的使用需求是什麼,在購買錄音介面時,都建議你確認想買的錄音介面,是否支援Loopback功能!
目前常見的錄音介面品牌,通常都會綑綁錄音軟體一起販售。
雖然附贈的錄音軟體,大多是入門款,且有軌數與功能上的限制!
但是對於剛接觸的新同學,還用不到太多複雜功能來說,可以省去一筆開銷。
常見主流的錄音軟體包括:Pro Tools、Cubase、Abelton,未來再根據使用需求升級、更換其他錄音軟體!
※所以購買介面前,也可以研究一下 有沒有附贈錄音軟體 / 隨附的錄音軟體是什麼? 幫助你評估 需不需要撥預算,加買軟體!
好了,說了這麼多規格,接下來我們根據不同需求,推薦五款錄音介面!加入簡單的評比讓你參考!
特點
2軌輸出/2軌輸入
Audient在2021年全新改版推出第二代的ID系列錄音介面,ID4 MKII改用Type C接頭與USB 3.0讓供電更穩定,整體規格大為提升,性能直逼ID22的水準,麥克風前級與Audient最知名的錄音室8024 A控台相同電路設計,傳達溫暖細膩的聲音,還可連接IOS設備讓創作更方便,附贈Cubase LE錄音軟體與音源Plug-Ins,適合音樂創作需求的使用者。
〈Audient iD4 MKII錄音介面售價:NT$6,500〉 ,推薦給追求聲音品質、自彈自唱/音樂創作的朋友!
相關文章:Audient iD4和iD14 MKII錄音介面評測
特點
2軌輸入/2軌輸出
Steinberg 在2024年也加入了平價入門錄音介面的產品線:IXO系列 。 IXO12的訂價為$3,800,堪稱是目前市面上最便宜的專業錄音介面。具有 一組XLR 輸入和一組 6.3mm樂器輸入,對於簡單用途的使用者來說非常方便。但它具有與其他產品系列相同的前級放大器、110db 動態範圍,還包含Cubase AI 和 Cubasis LE錄音軟體,讓你馬上開錄!還內建Loopback功能。 推薦給有預算考量的朋友們!
相關文章:為音樂製作、Podcast和直播設計:Steinberg IXO錄音介面
特點
2軌輸出/2軌輸入
Audient 2020年所推出的EVO 4/EVO 8系列以時尚簡練外型與標榜簡單好用的設計讓新手不再畏懼繁瑣的錄音設定,隨後也獲得多項專業器材媒體的肯定。獨家擁有的「Smartgain」功能能自動偵測麥克風音量設定,讓初學者遠離爆音的問題,加上實用的Loopback功能,非常適合Podcast遠端訪談與直播,EVO適合多種用途的錄音介面。 同樣也有附贈附贈Cubase LE錄音軟體與音源Plug-Ins。是錄音/直播/遠端訪談/Podcast的新手朋友,最值得了解的錄音介面!
〈Audient Evo 4 錄音介面售價:NT$4,500〉
特點
OTG接孔直接連接手機
Audient iD14 Stream OTG 是一款專為直播而生的錄音介面,能適用於任何工作流程。ID14 非常適合錄音、混音或直播,配備了兩個Audient控台麥克風前級放大器、音質純淨的 ADDA 轉換器、USB-C的手機充電孔和用於手機直播的 OTG 接孔。透過以可下載提供的附加軟體功能-iD混音器,可直接透過軟體在電腦設定音訊輸入與輸出。最多還提供3個Loopback通道,可以隨時監聽各個音訊。
〈Audient iD14 Stream OTG 直播 USB錄音介面 售價:$13,000〉
相關文章:Audient CEO Simon Blackwood專訪:iD Stream OTG直播錄音介面
特點
最多可擴充至18軌輸入/24軌輸出
隨著 Dolby Atmos 等沉浸式音響系統的成長與廣泛應用,市場上出現了對專業錄音介面的需求,而 Audient Oria 完美地填補了這一空缺。
Oria 總共提供了 18 個輸入和 24 個輸出,這在高端錄音介面中還算是常見,但他的特別之處在於其中 16 個輸出可用於支援多聲道播放系統,能夠支援高達 9.1.6 喇叭配置。這款設備獲得了 Dolby 認證,並且可以直接與某些 DAW 中的 Dolby Atmos 渲染器互動。此外,它還支援 Sonarworks 的 SoundID Reference,以確保系統完全校準。
雖然 Oria 價格不菲,但它大大簡化了多聲道沉浸式音響系統的配置過程。
〈Audient ORIA 沉浸式錄音介面與監聽控制器 售價:$90,000〉
相關文章:沉浸式音訊介面的未來-Audient ORIA 錄音介面與監聽控制器